10月28日,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活动之一——水生态环境健康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温州国际湿地论坛(中国温州三垟湿地论坛)在浙江省温州市三垟湿地开幕。
聚焦一个主题
此次论坛聚焦“湿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旨在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三垟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平,实现三垟湿地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温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独特,不仅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提升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还具有蓄洪防旱、固碳储碳、传承文化、丰富旅游研学等重要的社会经济功能。
2021年,温州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城乡湿地生态体系、湿地生态修复治理体系、湿地生态产业体系、湿地生态文化体系、湿地管护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全市湿地保护面积13.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61%,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持续提升。
开展十场学术报告
为进一步答好“湿地保护发展”这一重要课题,为期两天的论坛汇聚了多方专家学者,聚焦湿地保护修复等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开展学术交流,并围绕湿地生态保护、科技支撑、自然教育、文化保护等国家战略及最新研究进展安排了10场学术报告,共同推进水生态环境健康与湿地生态保护的创新发展。
十场学术报告内容
摘取部分专家观点
重庆大学教授袁兴中表示,小微湿地在流域广泛分布,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生态单元。以沟、渠、塘、堰、井、泉、溪等形式存在的小微湿地与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相依相伴。这些看似在空间上离散的小微湿地,通过城乡小流域的沟、渠、溪的联结,实现了功能上的有机联系,形成了城乡小微湿地网络。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院教授肖德荣强调,要“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三垟湿地生态,确保湿地形态特征明显、湿地生态结构完整、湿地生态功能彰显。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维奇认为,要让湿地保护和利用主体自觉参与湿地管理,并通过多途径融合探索湿地高水平保护;要让湿地的多功能性得以提升,并通过湿地高水平保护促进其与湿地高质量发展协同。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田昆指出,要从构建互动强化体验、以恰当的语言体现趣味性、针对受众确定形式、针对特征确定内容等方面加强湿地教育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专家学者邂逅“浙南威尼斯”
三垟湿地的桥。温州生态园管委会供图
三垟湿地由161座岛屿和138条河道构成,有着“浙南威尼斯”之称。苏巧将 摄
此次论坛所处的三垟湿地是温州城市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国内稀有的城市湿地资源,有着“浙南威尼斯”之称。近年来,温州以“要素集聚+生态修复+产业培育+全域发展”为总体思路,深入推进三垟湿地全域保护建设,已建成五福源、榕源、湿地生境、生态鸟岛、小微湿地、湿地阳台、瓯柑精品文化园等生态项目,初步绘就“水清岸绿、鸥鹭翔集”的生态画卷。
延伸阅读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聚焦“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主题,自201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第五届峰会将于今年11月11日在浙江温州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