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科面孔|李俊风:华为计划在温打造全球性“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灯塔样板点”
2025.10.27

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聚光灯不仅聚焦实验室的基础研究,还照向了产业应用的最前沿。青科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俊风,从产业实践的视角,为我们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如何深刻驱动教育模式与科研范式的革命性转变。


微信图片_2025-10-27_104841_908.jpg

李俊风以华为自身的实践开场。他透露,华为在去年投入了惊人的近1800亿人民币用于研发,且今年这一数字必将被超越。这背后是近3万名博士研究人员以及广为人知的“天才少年”计划所汇聚的顶尖智力资源。正是在这种持续、强力的研发投入支撑下,华为才得以在面临巨大外部压力时,逐步走出困境。

李俊风的演讲主题定为“All Intelligence”,清晰地传达了华为的核心理念:人工智能将无所不在地融入并赋能所有行业,显著加速数字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他引用数据预测,智能经济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远高于同期传统经济的增速,并认为这一预测可能仍显保守。他强调,驱动这场智能经济变革的根本在于人才,而人工智能正从源头上——即教育与科研——引发深刻变革。李俊风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引发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当知识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体获取时,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育价值正在减弱。未来的教育重点,将转向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如广受讨论的T型人才或π型人才。教学评价与过程也需要变得更加个性化,针对不同学生的特质与能力进行因材施教。他呼吁,当前课程体系中人工智能实践环节普遍缺失,亟需加强。华为正与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尝试将AI实践引入本科生教学,并希望人工智能实验室能成为高等院校的标准配置。

为此,李俊风将目光投向了更基础的教育层面。他特别提到首次到访温州的感受,对温州深厚的数学底蕴表示赞赏。他宣布,华为计划与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大数据集团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全球性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灯塔样板点”。该项目将针对中小学生,设计初、中、高三个阶段,以实践操作为主、避免深奥理论的AI素养课程体系。他展望,若中国1.6亿中小学生和4000多万高等教育学生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普遍具备基本的人工智能素养与技能,中国在未来的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将具备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