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韧性城市国际研讨会

暨第二十一届中英资源与环境协会年会

活动背景

2019年10月,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成功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发来贺信,指出“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开展科技人文交流,推动青年创新合作,是各国共同愿望”。2020年10月,第二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成功举办,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致信,指出“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通过的宣言是支持科学在促进人类福祉和战胜新冠大流行方面发挥作用的重要表达”。

青年科学家峰会旨在搭建更完善的创新科技国际合作平台,凝聚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围绕“汇聚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的主题,搭建开放合作的交流平台;推动各国青年科学家与企业家思想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2021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期间,计划召开2021年韧性城市国际研讨会。

论坛信息

名称:

2021韧性城市国际研讨会
暨第二十一届中英资源与环境协会年会

aa

主题:

因地制宜,构建安全、绿色、宜居的数字韧性城市

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地质调查局

主办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温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YES)联盟、中英资源与环境协会(UK-CARE)

承办单位: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自然资源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评价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城市地质研究中心、江苏省地质学会、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ACUUS)、浙江华坤地质发展有限公司、温州市渣土利用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国际可持续城市与社区学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人居智库工作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委会、短周期密集台阵技术和装备共享联盟、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深圳大学、温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建筑国际工程公司、哲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英国环境部、英国驻中国大使馆、英国地质调查局、英国教授协会、博洛尼亚大学、锡耶纳大学、诺丁汉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约克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利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阿伯丁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伯明翰大学、虚拟地球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

aa

会议时间地点

会场一:

2021年11月2日全天 - 3日上午,会议报到

2021年11月3日下午,开幕仪式

2021年11月4 - 5日全天,专题会议及会后考察

会议地点:

线上会议:ZOOM

会场二:

2021年12月16日全天,会议报到

2021年12月16日晚上,开幕仪式和欢迎晚宴

2021年12月17日全天,正式会议

2021年12月18日上午,会后考察

会议地点:

线下会议:河南信阳;线上会议:ZOOM

会议议程

时间

活动内容

地点

11月3日
  15:30-18:10

开幕式

ZOOM会议

11月4日
  8:00-12:00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评价规划关键技术

ZOOM会议

11月4日
  08:30-12:00

城市地下防灾与安全运维

ZOOM会议

11月4日
  9:00-12:00

智慧城市建设理论及其技术

ZOOM会议

11月4日
  14:00-21:00

实现双碳目标:韧性城市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和基建风险模型以及低碳供电系统

ZOOM会议

11月4日
  14:30-18:30

城市地质调查及其成果应用

ZOOM会议

11月4日
  15:00-17:30

遗产维育与城乡更新

ZOOM会议

11月4日
  16:00--19:40

极端天气下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韧性研究&面向气候变化的城市智慧水系统

ZOOM会议

11月4日
  17:00 - 20:00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海绵城市

ZOOM会议


分论坛1: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评价规划关键技术

概述:围绕城市地下空间探测评价规划关键科学问题,聚焦城市强干扰区浅层探测新方法新技术、监测观测探测及其评价技术体系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和讨论,重点展示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创新理论、高精度探测新方法技术、城市地下动态监测探测及感知系统技术,促进城市探测评价与方法技术的发展。

召集人:

梁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王一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钱荣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宗兆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范益群,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城交地下院;

李俊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Elita Yunyue Li,新加坡国立大学;

Tanvi Arora,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

Alex Furman,以色列理工学院。

 

分论坛2:城市地质调查及其成果应用

概述:围绕城市地质理论、城市地质调查、城市地质监测、城市地质评价、城市地质区划、城市地质智慧服务等开展交流与讨论,重点展示城市地质理论研究新进展、城市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城市地下空间透明化地质建模关键技术、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关键技术、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技术方法、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服务等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为城市发展与安全提供支撑服务。
召集人:

葛伟亚,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苏晶文,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分论坛3:城市地下防灾与安全运维

概述:围绕城市地下空间灾害防治与安全运维等方面,针对城市地下空间灾害灾变机理、预测预警、防控与处治、以及地下空间结构安全、灾害逃生和智慧管理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最新进展开展深入交流和讨论,重点展示城市地下空间灾害灾变理论、灾害预测与识别方法、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灾害防治与处治技术,以及运维期地下空间结构健康状态感知与修复技术、灾害逃生救援安全管理体系与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智能决策服务系统等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

召集人:

许振浩,山东大学;

房立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分论坛4:智慧城市建设理论及其技术

概述:面向数字经济、时空大数据、数字孪生、云计算、5G通讯、车路协同、自主可控等重点领域,研讨城市信息模型和资源评价、智慧交管、北斗位置出行服务、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和基础设施安全、应急管理、卫星互联网等应用进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新技术协同创新,提高城市柔性化治理能力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服务绿色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

召集人:

姜昊,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atsaikhan Bayartungalag,蒙古科学院;

杨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分论坛5:实现双碳目标:韧性城市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和基建风险模型以及低碳供电系统

概述:全球气候变化频繁带来风暴等极端天气,从而导致滑坡、河岸崩塌、工程边坡和城市供电故障等许多破坏性灾害。这些灾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给城市和郊区造成了人身和财产上的巨大痛苦和损失。本课程涉及自然和工程边坡破坏的预测方法、沿海基础设施的长期风险建模和建筑资产管理,以及考虑极端天气和低碳条件的城市供电系统设计。本章节探讨了自然和工程边坡破坏的预测方法、沿海基础设施的长期风险建模和建筑资产管理,以及极端天气和低碳条件下的城市供电系统设计。包括考虑极端天气的预测数值方法、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网络、考虑暴雨的水文岩土模型、分析历史灾害收集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长期风险分析和建设资产管理(尤其是沿海基础设施)的等多学科研究分析和建模方法,以及为适应低碳条件下韧性城市设计城市供电系统的创新

召集人:

何庆成,中国地质科学院;

Amy Li,国际联合地下空间研究中心;

Adam Robert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王猛,中国科学院;

Ismail Farjia,非洲青年气候中心组织;

Joy Chiadika,非洲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可持续性社区组织;

Chen Jiye,英国朴茨茅斯大学;

Mehdi Rouholamin,英国朴茨茅斯大学;

Gusai Yousif,英国朴茨茅斯大学;

赵建军,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王飞,成都理工大学;

Stuart Marsh, 英国诺丁汉大学;

Hu Yihua,英国约克大学;

Li Peng,英国阿伯丁大学。

 

分论坛6:遗产维育与城乡更新

概述:遍布城乡的空间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实证,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延续着历史文化。城乡建设模式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空间遗产因而成为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技术积累、社会组织与观念模式的持存。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不断丰富着遗产维育的层次,另一方面,空间遗产在保护与更新之间的取舍则折射出人类对于历史和自身观念的演进。结合传统地方知识与新的智能技术对城乡中正式与非正式的空间遗产作韧性保护,对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进行可持续的维育与活化,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维护等领域整体全面地考虑城市与乡村的韧性建设,需要规划师、设计师、城市建造者和科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与协同工作。

召集人:

姜珺,中国美术学院社会与策略研究所;

刘益红,中国美术学院社会与策略研究所。

 

分论坛7:极端天气下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韧性研究&面向气候变化的城市智慧水系统

概述:气候变化使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相继增加,从而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服务和功能造成威胁,并由于城市系统的相互关联性进而危害社会经济。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应对极端天气的恢复力研究主要涉及:交通、通信、电力、水和其他具有服务功能的关键基础设施。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性系统,而极端气象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城市水系统的运行安全。本专题重点关注极端气象条件(干旱、热浪、寒潮、风暴、潮洪)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区块链等新技术保障城市水系统安全运行。

召集人:

Han Dawei,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Zhuo Lu,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栾博,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

陈以恒,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

李彧,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

黄津辉,南开大学;

Han Dawei,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Guo Bing,英国萨里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戴强,南京师范大学。

分论坛8: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海绵城市

概述:海绵城市的概念作为中国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新范式得到了发展和实践。这遇到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的出现,它们近年来已经改变了零售和金融等许多行业。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将改变水资源管理学科,为海绵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专题将讨论以下内容:传感器开发、监测系统设计、数据处理、海绵城市设计和规划、海绵城市评估、城市洪水建模、风险和韧性分析、水质管理、供水安全、水资产管理、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机器学习应用和水数字孪生。

召集人:

Fu Guangtao,英国埃克塞特大学;

贾海峰,清华大学;

Wang Lei,英国地质调查局。

论文摘要

所有报名参会人员需在2021年10月10日前提交英文论文摘要,基本要求如下:

(一)摘要内容需符合本次会议主题;

(二)摘要在400词以内;

(三)摘要基本内容包括:

①摘要题目;②作者;③作者单位、地址、邮政编码;④正文;⑤关键词(3-7个)⑥作者简介(学历、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电话、手机、Email)。

摘要提交方式:

论文摘要请在报名参会时在注册系统上在线同步上传提交(注册系统信息见下方所示)。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将有会议学术组讨论确定并通知作者。每名参会者只能提交一篇以第一作者署名的摘要。

所有受邀报告人和通过摘要评选被选中在会议中做议题报告或海报展示的参会人员均需在会议开幕前两天根据学术组通知提交英文演示文稿(PowerPoints)或英文电子海报至邮箱:resilientcity@wyss.org.cn。会议将向相关期刊特刊例如‘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推荐发表参会人员的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全文可于会议之后提交。

会议形式

会议形式包括主会场特邀报告、分会场口头报告和海报。受邀报告人以及摘要被选中做报告的参与人员请以中文或英文形式进行演讲,并请将报告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含问答环节)。演讲将配备中英文同声传译。

奖项

本次会议将在各主题分会场评选出最佳演讲、最佳学生演讲、最佳海报 (示例:WYSS2020最佳海报),并分别给予奖励。

参会注册

(一)注册报名

参会人员请于10月20日前点击【参会注册】,填写并提交参会信息。

您也可以使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

您也可以使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png

(二)注册费收取标准(仅限线下参会人员,包括所有会议资料、午餐、晚餐)

● 缴纳标准:800元/人;

● 学生:400元/人;

● 专家陪同人员:300元/人(不含会议资料)

(三)注册费缴纳方式:在线缴纳

通过银行转账汇款(注明姓名和单位)

开户名:哲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账  号:630081363

开户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

缴费、开票咨询请联系:陆辉(联系方式:13776573457,邮箱:geo_eu@163.com)。

为保障参会人员的会议资料和食宿安排,原则上不接受现场缴纳注册费。

联系我们

会议网址:

https://www.wyss.org.cn/cn/ResilientCity/

中英资源与环境协会微信公众号

ywgzh02.jpg

联络邮箱:

resilientcity@wyss.org.cn

ukcareoffice@gmail.com

aa

专家邀请与会议议程:

联系人:葛伟亚

联系方式:18951757337

邮箱:391743801@qq.com

联系人:梁  锋

联系方式:13811327513

邮箱:imr_liangfeng@126.com

aa

会务和食宿:

联系人:袁  波

联系方式:13705770665

联系人:陆  辉

联系方式:13776573457

邮箱:geo_e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