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韧性城市国际研讨会在浙江温州召开

2021年11月3日,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温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YES)联盟、中英资源与环境协会(UK-CARE)联合主办,由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承办的“2021韧性城市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十一届中英资源与环境协会年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办。

“韧性城市国际研讨会”诞生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两年来研讨会一直是“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重点活动之一。2021年,研讨会以“因地制宜,构建安全、绿色、宜居的数字韧性城市”为主题,吸引了包括众多院士在内的海内外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交流韧性城市建设、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规划、城市地下防灾与安全运维、城市遗产保护与开发等技术和经验,共同推进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


韧性城市.jpg


思想激荡,汇聚全球智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频出现极端天气灾害、公共卫生危机等“黑天鹅事件”,为城市治理带来挑战。加快建设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提升城市安全与防灾能力已经成为国际化都市发展的共识。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戴力、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海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执行秘书长王猛、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自然资源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评价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程光华、英国国家研究与创新总署驻中国办公室主任Daniel Brooker、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处参赞夏建辉在致辞中纷纷表达了对韧性城市建设的关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肖文交院士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卢耀如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部康健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埃克塞特大学Dragan Savic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教授、欧盟地调局前局长、欧洲地质师联合会主席、Quantectum首席执行官Marko Komac分别做了关于韧性城市研究成果的主旨报告。

研讨会期间,来自英国地调局、芬兰地调局、日本地调局、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多所大学以及研究机构进行了线上连线。


韧性城市1.jpg


携手攻坚,共同开创新局面

可持续发展城市,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的17个目标中的第11个目标。英国地质调查局高级研究员、吉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访问研究员、中英资源与环境协会主席王磊在致辞中表示,每周有140多万人来到城市生活,生活在城市和城区的世界人口预计将从2021年的55%上升到2050年的70%左右,应对气侯挑战提高城市复原力,以更好地处理自然与人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命。

2020年11月3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建设“韧性城市”。它强调一个城市在面临冲击,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凭借其动态平衡和自我修复等特性保持抗压、存续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系统和安全系统势在必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处参赞夏建辉致辞中指出,在应对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方面,中国做出了巨大努力,也面向未来做出雄心勃勃的庄重承诺。相信通过这次研讨会,专家学者将不仅有科学技术的切磋交流,更有思想理念的启迪交融,为人类共同美好未来做出积极贡献。

英国国家研究与创新总署驻中国办公室主任Daniel Brooker表示,如何构建韧性城市,它其实包含各个方面和领域的研究。希望能与更多的政府和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合作,来共同寻找一个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解决方案。


未来可期,与城市共成长

2020年,韧性城市国际研讨会结合浙江尤其是温州本地的特点讨论了世界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在现场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的温州宣言,极大推动韧性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对本届研讨会的召开,众多嘉宾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在贺信中指出,“当代科学家,尤其是年轻一代科学家要把地球表面系统工程抓住它,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土壤带,即四圈一带,研究圈内运动演变规律,研究圈层相互关联,研究地球资源、环境、灾变,韧性及城市承载力就迎刃而解”。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自然资源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评价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程光华则表达了自己的期待,“相信与会各位专家真知灼见的交融必将加速国际韧性城市科技发展,地质工作在韧性城市建设中的成效必将得到快速提升”。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海严表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温州始终在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做表率。温州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国内外韧性城市开发建设的先进理念和前沿技术,不断增强城市建设改造力度,加快老旧小区的建设步伐,打造更多亮点区块。特别是针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以“绣花”功夫做好地下空间文章,积极探索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和利用。